DB34∕T 4866-2024 远程会诊服务规范(安徽省)
ID: |
EDDAC0FDDD244C87A656A9B70C0FC5E5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22 |
页数: |
11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/10/20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,03.080.99 03.080.99,CCS,C 00 34,安徽省地方标准,DB34/T 4866—2024,远程会诊服务规范,Tele-consultation service specification,2024 - 07 - 30发布,2024 - 08 - 30实施,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,.,DB34/T 4866—2024,I,前言,本文件按照GB/T 1.1—2020《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: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》的规定起草,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。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,本文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安徽省立医院﹚提出,本文件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,本文件起草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安徽省立医院﹚、安徽省医院协会门(急)诊管理专业委员会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枞阳县人民医院、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件主要起草人:张小红、李娟、鲍萍、王娟、徐宁、姜东兴、朱晴、毕婷婷、陶艳、虞德才、郑昌成、汪安勇、蔡赵兰、王静、光国志、兰峰、孙永祥,DB34/T 4866—2024,1,远程会诊服务规范 远程会诊服务规范 远程会诊服务规范,1 范围,本文件规定了远程会诊服务相关术语和定义、基本要求、会诊服务规范、评价与改进要求等,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师远程会诊工作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 远程会诊 tele-consultation,指上级医院专家会同基层医院患者主管医师,通过远程技术手段共同探讨患者病情,进一步完善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诊疗方案。即邀请方向专家端申请远程会诊,受邀方接受申请,开展远程会诊并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。 邀请方 inviter,申请远程会诊的医疗机构。 受邀方 invitee,接受远程会诊的医疗机构,4 基本要求 管理组织及制度,4.1.1 设有管理部门和专职(兼职)人员负责远程会诊日常工作,4.1.2 定期对设备、设施与信息系统进行检测、维护、改造、升级等,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,4.1.3 严禁人为造成网络阻断、泄密、病毒感染或传播不良信息等,4.1.4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,4.1.5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方式,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,维护患者合法权益,4.1.6 建立会诊专家库并实时更新专家库名单,4.1.7 普通会诊 2 个工作日内完成,急会诊 2 小时内完成,知名专家或多学科专家共同会诊时,可适当延长会诊受理时间,4.1.8 受邀方出具的会诊报告仅作为邀请方诊疗过程中的参考,4.1.9 认真做好会诊病历信息整理、登记、统计、分析并持续改进,DB34/T 4866—2024,2,应用场景与设备、设施,4.2.1 应用场景,可部署于专用会诊室、病区会议室、医生办公室、手术室、监护室等需要场所,4.2.2 设备、设施功能,4.2.2.1 符合《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》中的远程会诊所需的标准,4.2.2.2 满足图像、声音、文字以及诊疗等需求,4.2.2.3 声音、图像清晰,数据准确,安全、实时传输。 人员,4.3.1 邀请方会诊医师,4.3.1.1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所在医疗机构注册,远程会诊服务与本人执业范围一致,4.3.1.2 近三年未发生过医疗责任事故,4.3.1.3 经所在医疗机构审批同意,4.3.2 受邀方会诊医师,4.3.2.1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所在医疗机构注册,远程会诊服务与本人执业范围一致,4.3.2.2 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,特殊专业可放宽至高年资主治医师,4.3.2.3 近三年未发生过医疗责任事故,4.3.2.4 专家所在医疗机构审批同意,4.3.3 专职(兼职)工作人员,4.3.3.1 有医学背景或医疗机构工作经历 1 年及以上,4.3.3.2 熟悉本单位的科室、专家等信息,4.3.3.3 熟练掌握本单位远程会诊系统操作流程、规范,4.3.4 技术人员,4.3.4.1 经过远程会诊系统培训并熟练掌握操作流程、规范,4.3.4.2 能够对远程会诊系统进行日常维护,4.3.4.3 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制度,不得泄露、买卖医学信息,4.3.4.4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,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传递顺畅。 信息与网络功能,4.4.1 能在高速宽带网络下运行,支持高质量的实时视频和音频通信,4.4.2 支持实时通信协议,确保远程交流及时、稳定,4.4.3 提供多种通信方式,包括视频、语音和文字,以适应不同需求,4.4.4 提供高清视频通信功能,确保医师对患者的观察和诊断具有高质量的图像。 信息与网络安全,4.5.1 安全认证与身份验证,4.5.1.1 使用安全身份认证机制,确保患者和医生身份的真实性,DB34/T 4866—2024,3,4.5.1.2 提供双因素认证功能,加强用户登录的安全性,4.5.1.3 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,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信息,4.5.2 数据安全,4.5.2.1 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,确保患者隐私安全,防范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,4.5.2.2 严格安全认证,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,4.5.2.3 严禁创建、修改、删除、复制数据。 档案管理,4.6.1 患者基本信息,编号、姓名、性别、年龄,4.6.2 患者病历资料,4.6.2.1 病史摘要、检查检验报告、初步诊断与诊疗等,4.6.2.2 含图像、声音、图片、文字、视频等动静态数据,4.6.2.3 影像资料应提供电子胶片信息二维码以便会诊医师自行查阅,4……
……